何龍飛
  鄉親們向紅苕致敬,緣於紅苕迸發出的那些精神。
  陽春三月後,經過冬眠洗禮的紅苕下地育種。依靠著體內的水分和營養、免疫力,依偎在土壤的懷抱里,吮吸著大地的精華,努力地孕育新生命。漸漸地,在春光的催促下,紅苕芽冒出來了,衝破泥土的包圍,星星點點地飽覽著陌生而神奇的世界。這一過程是無聲的,是平凡的,卻昭示出紅苕偉大的母愛形象和倔強的秉性。
  雨淅淅瀝瀝地下,紅苕苗仰望著天空,優雅地享用著甘露,滋養著自己茁壯成長;陽光照耀下,紅苕苗倍感溫暖,攢足了勁,向上向上;鄉親們的看望、撫摸、感嘆,堅定了紅苕苗“不經歷風雨,怎能見彩虹”的信念,頑強地長高、增粗。於是,紅苕有了少年的懵懂、純真和青春的勃發、堅韌的品質。
  栽紅苕的時節到了。紅苕秧嫩綠得碧眼,安靜地獃在苗床上等候鄉親們的發落。時不我待,鄉親們拿著鐮刀,提著箢篼,來割紅苕秧了。不經意間,就盛滿了箢篼,鄉親們起身伸懶腰、打呵欠、揉揉腿、哼哼小調,解除疲勞後,再割紅苕秧。那邊的地里已欠好了土,打好了窩,萬事俱備,只欠紅苕秧的蒞臨。紅苕秧也挺懂事、乖巧,經過鄉親們的搬弄、栽植,一窩窩、一行行地扎根於新的領地里。雖然有些無精打采,但那是在蓄積力量,為了日後的涅槃。從此,紅苕有了任勞任怨、默默無聞的品行。
  夏天的紅苕迎來了生長的黃金期。烈日,何所懼,權當紅苕的日光浴;暴雨,算是紅苕的催長劑;狂風,成為紅苕想聽的交響樂;雷電,儼然是紅苕夜生活的手電筒。經受住了這些考驗,地下的苕果大了、多了,地上的紅苕藤長了、壯了,裝點了原野,喜煞了鄉親們。冷靜地思忖後,鄉親們悟出了紅苕的又一品格:樂觀、勇敢、豁達。
  秋天,是紅苕成熟的季節,更是紅苕奉獻的季節。紅苕尖,或隱或現於苕藤中,黃綠得可愛,誘惑著鄉親們。鄉親們輓起衣袖,弓著腰,仔細搜尋、採摘苕尖,體驗勞動的樂趣,愉悅自我的身心。對於苕尖,經過淘洗後,要麼水汆後拌上佐料涼拌著吃,要麼胡辣殼爆炒,要麼大蒜清炒,無論哪種方式,都是一盤好菜,犒勞鄉親們的腸胃,愜意鄉親們的靈魂。多餘的苕尖,鄉親們還會摘到鄉場去賣,找些鹽巴錢來貼補家用。
  該挖紅苕了,紅苕藤得先割。鄉親們的鐮刀派上用場,輓成把後,找來梯子搭在樹上,將苕藤圍拴在樹上,乾後用於冬春時喂豬;對於地下的紅苕,鄉親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,揮動鋤頭,挖出了一個又一個驚喜。不管是紅心苕,還是白心苕,都沉甸甸的,散髮出淡淡的芬芳,都讓鄉親們笑逐顏開,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中。一個月左右的時間,紅苕挖完,在鄉親們屋內的牆角堆成了小山丘,格外引人註目,成為勤勞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有力見證。
  紅心苕最為鄉親們喜愛,洗凈,去皮,切塊,煮成紅苕稀飯,那清香可口就甭提了;瀝米後,紅苕墊底,滲入適量水,燒火烘飯,那香甜也就不言而喻;蒸熟的紅苕,聞起來分外香,吃起來分外面;洗凈後的紅苕在鍋里用水煮熟後,同樣別有一番味道;除了喂豬外,把紅苕加工成紅苕粉,曬乾後,成為令人稱道的土特產。把紅苕切成苕絲,撒些辣椒粒揉和進去,蒸來吃、炒回鍋肉,味道均十分鮮美,令人回味無窮。紅苕是糧食,是美味佳餚,未曾離開過鄉親們的餐桌,其無私奉獻、無怨無悔的精神可見一斑。
  冬天的紅苕是需要窖藏的,不然易爛。所以,紅苕坑應運而生。那些紅苕聚在一起,享受適宜的溫度,保存充沛的能量,以良好的心態冬眠著,蓄勢而發,只待春天來臨,成為春的使者。看來,紅苕又多了沉穩、鎮定、團結、友愛、厚積薄發的精神。
  一年又一年,紅苕與普通植物一樣,逃不出稚嫩、旺盛、豐盈、枯萎的生長規律,可它彰顯出的那些精神依然會感動著鄉親們的心靈,鐫刻著鄉親們的記憶,激發著鄉親們的能量。鄉親們沒有理由不向紅苕致敬。
  (作者單位:涪陵區馬武鎮人民政府)  (原標題:向紅苕致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nywbmrfxl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